【位置疆域】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地處東經125°71′~126°44′,北緯 40°52′~42°49′之間。東接白山市,西鄰遼寧省的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北連遼源市、吉林市,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南北長238公里,東西寬108公里。全境幅員面積1.56萬平方公里。
【地勢地貌】全市三分之二以上面積為山區,屬長白山系。南部是鴨綠江與渾江之間的老嶺山區,中部是渾江與輝發河之間的龍崗山脈,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是山地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勢地貌。海拔最高為老嶺山脈東禿頂子1589米,最低海拔為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楊木林村108米。
【氣候特征】通化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四季氣候變化分明。一月份平均氣溫最低,常年平均在零下14℃左右,七月份平均氣溫最高在2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788mm左右,主要集中在7至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9%。年日照時數有2319小時。
2018年,市區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0天,市區哈泥河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完成了重點流域、國控重點源和重金屬企業監測工作,監測完成率100%。PM2.5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運行穩定,環境監測能力穩步提升。市區改造棚戶區30萬平方米,城市智能立體停車場、市政道路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公園新建改建擴建、城市供熱等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城市整體功能和承載能力不斷提升。深入推進“五城聯創”,國家森林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市創建成果進一步提升。輝白高速建成通車,通集高速完成年度計劃,沈白客專和機場擴建前期工作順利進行。
全市生態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推進,開展通化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試點,成功申報 “中國野生山核桃之鄉”。哈泥河水源保護力度加大,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龍灣群國家級森林公園被選入首批全球最佳保護地綠色名錄。249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通過驗收。一批地質災害整治工程順利竣工。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9個、省級生態鄉鎮7個、省級生態村16個、市級生態村70個。通化市被命名為省級園林城市、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
【河流資源】河流千余條,分歸鴨綠江、松花江水系。最大河流有鴨綠江、渾江、輝發河。中朝界河鴨綠江流經通化市至遼寧省丹東市入黃海,境內流長203.5公里,流域面積3.2萬平方公里。渾江流經白山、通化、桓仁、集安匯入鴨綠江,流域面積1.5萬平方公里。輝發河系屬松花江水系主要支流,沿龍崗山脈東北流向,經柳河、梅河口、輝南、樺甸入第二松花江。
【森林資源】2018年,全市總經營面積131.33萬公頃,林地面積97.87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87.54萬公頃、疏林地面積185.6公頃、灌木林地面積11450.99公頃、未成林地面積29734.43公頃、苗圃地面積69.34公頃、無立木林地面積7463.37公頃、宜林地面積31068.1公頃、輔助生產林地23382.69公頃、非林地334595.82公頃。森林覆蓋率67.15%,活立木總蓄積8616萬立方米。
【藥物資源】有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是“中國三大天然藥庫”之一。已經查明的藥物資源252科、596屬、1133種,主要有人參、天麻、貝母、五味子、紅景天等。
【食物資源】有蕨菜、薇菜、蒲公英、桔梗、元蘑等190余種野生植物。還有林蛙、蜂蜜、花粉、天然色素和礦泉水等資源。
【礦產資源】已經發現82種,探明儲量46種,列入省儲備表的32種。
【旅游資源】通化地處長白山區和鴨綠江開發帶,主要有龍灣火山群、羅通山、五女峰等奇特的自然景觀,有6000年前王八脖子原始文化遺址、楊靖宇烈士陵園等人文、歷史景觀。集安市有獨具特色的高句麗古跡,全市有白雞峰、五女峰、龍灣群、雞冠山、三仙夾、石湖等國家級森林公園。
·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類長期穩定居住。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定名通化。偽滿洲國建立偽通化省。1941年正式建市。
·通化是東北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王國和滿清貴族的發祥地,是高句麗文化、滿族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王國在這里設都425年,留存大量珍貴文物和文化遺址。全市各種文化遺址有600多處,有14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發遺址是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通化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等24個民族,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創造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長白山滿族剪紙是中國三大民族剪紙之一,有1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倪友芝。
·通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領導抗聯第一路軍在這里浴血奮戰。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四保臨江”戰役的主戰場。通化是人民空軍的搖籃,我軍第一所空軍航校就創建在通化。通化是”空軍戰魂“高志航的故鄉,建有高志航紀念館。
全市幅員1.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0萬,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50萬。轄梅河口市、集安市、輝南縣、柳河縣、通化縣、東昌區、二道江區7個縣(市、區)和1個國家級醫藥高新區、5個省級開發區,梅河口市是全省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市,集安市是全省加快開放發展試點市。
一、綜 合
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人均GDP同比增長4.3 %。
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7.9:42.1:50.0調整為8.5:38.7:52.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0.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5.2%,比上年提高8.4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八大類指標呈七漲一平態勢。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2.5%,衣著類價格同比持平,居住類價格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8%,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1.0%,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上漲1.1%,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2.4%,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8%。
全年完成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112.2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3.1%。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248.6億元,同比下降2.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0.2億元,同比增長0.7%;教育支出30.4億元,同比下降12.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8.1億元,同比增長17.8%;醫療衛生支出21.0億元,同比增長3.5%;節能環保支出3.7億元,同比下降27.5%;公共安全支出9.8億元,同比增長1.2%;農林水事務支出33.4億元,同比增長2.8%;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5.2億元,同比下降10.2%;交通運輸支出8.8億元,同比下降5.5%;住房保障支出10.3億元,同比下降11.7%。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2576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107人,全市登記失業人員期末實有人數8313人,登記失業率為3.6%。
二、農 業
農業實現平穩發展。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5%。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31.3萬公頃,同比增長3.3%;糧食總產量190.33萬噸,同比下降7.4 %。其中,玉米產量119.05萬噸,水稻產量67.9萬噸。
全年牧業產值同比增長0.4 %。全年牛出欄總量達到16.48萬頭,增長0.2%;生豬出欄總量達到71.4萬頭,下降5.1%;家禽出欄總量達到2019.8萬只,增長14.2%;羊出欄總量達到7.40萬只,下降3.9%。豬肉產量5.8萬噸,下降5.4%;牛肉產量2.6萬噸,增長9.1%;羊肉產量0.085萬噸,下降 4.8 %;禽蛋產量2.42萬噸,增長10.3%;牛奶產量6986噸,下降8.1%。
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80.9萬千瓦。主要農業機械與設備中,大中型拖拉機16935臺、農用排灌機械29431臺、農用水泵16374臺。農村用電量達到33649.4萬千瓦時。
三、工業和建筑業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53戶,按可比價格計算,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5.2%。其中,輕工業增長5.4%,重工業增長4.8%。分行業看,其中,醫藥工業增長10.8%,食品工業下降2.4%,冶金工業增長14.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醫藥、食品、冶金三大行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8.8%。其中,醫藥工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44.4%,食品工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 18.5%,冶金工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9%。
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醫藥、食品和冶金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15.7%;全年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4.0%,其中,醫藥、食品和冶金工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增長7.5%。
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共有民營企業496戶,按可比價格計算全市實現增加值增長2.8%。
全年資質等級以上建筑企業總產值比上年下降9.7%,工程結算收入比上年下降16.1%,利稅總額比上年下降18.9 %,建筑施工面積下降27.5%,竣工面積下降38.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下降12.4%,第二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20.7%,第三產業完成投資比上年增長3.0%。投資億元以上施工項目135個,完成投資額比上年增長12.5%。
全年完成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0.5%。分行業看,食品行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4.7%;醫藥行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5%;冶金行業完成投資同比下降7.3%。
全年全市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9.4%,其中住宅投資比上年增長10.1%。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18.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16.8%;商品房空置面積比上年下降28.2%;商品房銷售額比上年增長39.8%。
五、國內貿易
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 3.5 %。
六、對外經濟
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4.5億元,比上年下降4.1%。其中,實現進口總額11.6億元,比上年下降23.3%;實現出口總額22.9億元,比上年上升9.9%。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8850萬美元[3] 。全年實際引進外省資金225.76億元,比上年下降65.1%。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8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67.7億元,比上年增長3.3%。
全市交通運輸完成貨物運輸量3203萬噸,其中鐵路運輸完成貨物發運量705萬噸,公路運輸完成貨物發運量2498萬噸。全市交通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2441萬人,其中鐵路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290萬人,公路運輸完成旅客運輸量2151萬人。
年末全市普通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7470.9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33.3公里,二級公路992.1公里,三級公路1452.5公里,四級公路4449公里。高速公路達到344公里。
全市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23.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8.9%,其中,載客汽車達到20.3萬輛,增長9.7%;載貨汽車達到2.5萬輛,增長4.2%。
全市實現郵電業務總收入15.5億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郵政業務實現收入3.4億元,增長6.3%。在郵政業務中,全年函件收入440萬元,下降7.9%,特快專遞收入1927萬元。電信業務實現收入12.1億元,下降3.0%。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5.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30.7萬戶。全市每百人擁有固定電話16.6部,每百人擁有移動電話106.8部。全市互聯網用戶達到43.2萬戶。
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470.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9.6萬人次,下降4.4%;接待國內旅游者1450.8萬人次,增長19.6%。全年旅游收入251.1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其中旅游外匯收入4110萬美元,下降18.9%。
八、金融和保險業
2018年全市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27.23億元,比上年下降1.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275.4億元,比年初增加66.4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137.2億元,比年初減少24.3億元;住戶存款956.2億元,比年初增加77.0億元;廣義政府存款172.7億元,比年初增加12.0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47.5億元,比年初增加64.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372.0億元,比年初增加13.0億元; 中長期貸款余額446.1億元, 比年初增加56.8億元。
截止2018年末,全市已有開展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26家,全年保費收入47.2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壽險收入38.0億元,增長5.8%;財產險收入9.1億元,增長24.7%。
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2018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2801人,比上年減少184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6329人,比上年減少1178人;其中,普通中專在校學生2907人,比上年減少615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3422人,比上年減少563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81640人,比上年增加1662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32178人,比上年減少378人;初中在校學生49462人,比上年增加2040人。全市小學在校學生85553人,比上年減少2493人。
2018年全年我市列入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51項,共獲得資金支持5407萬元。獲得省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專項砍塊引導資金818萬元,安排實施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醫藥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項目20項。組織實施14項市級科研攻關項目,投入科研經費300萬元。全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戶,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5戶;省科技小巨人企業32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總數達到27戶。
全年共推薦省級科學技術獎10 項,有4個項目獲獎,其中二等獎 1項,三等獎 3項。
全年專利申請量576件,授權26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82件,授權43件。
年末為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66戶,其中,經授權的國家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有2戶,省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2戶,市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22戶,縣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40戶。
二、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場所10個、藝術表演團體6個、群眾藝術館2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8個,圖書館藏書98.7萬冊。共有調頻電視發射臺11座,中波廣播發射臺3座。全年制作電視節目10469小時,制作廣播節目17643小時。電視人口覆蓋率99.5%,廣播人口覆蓋率98.4%。
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971個,其中醫院72個、衛生院9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個、診所598個、衛生所和醫務室30個。衛生技術人員13618人,其中執業醫師5145人、執業助理醫師891人、注冊護士5119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3465張,鄉鎮衛生院床位2570張,衛生技術人員1936人。
截至2018年末,全市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家。全市共有109.9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鄉農民參合率達98.9%。共籌集資金7.9億元,已有126.8萬參合農民受益,支付補償資金7.69億元。
2018年,我市共獲得全國性比賽金牌12枚、銀牌7枚、銅牌10枚。
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1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215.9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3711萬人,出生率為6.33‰,比上年下降1.13個千分點;死亡人口1.1033萬人,死亡率為5.09‰,比上年下降10.4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4‰,比上年上升9.23個千分點(上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99‰)
2018年通化地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86元,增長5.6%;通化地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30元,增長6.6%。2018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到59.4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9%。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2.4%。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5.5萬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城鎮職工參保人數為48.4萬人,與上年持平;城鄉居民參保人員為67.1萬人,與上年持平。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0.6萬人,與上年持平。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7.2萬人,與上年持平。
四、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按照吉林省“十三五”環保約束性指標年度分解任務要求,2018年我市計劃削減二氧化硫100噸、氮氧化物100噸、化學需氧量346噸、氨氮排放量與上年基本持平。2018年全市共完成污染減排項目159個,預計全年削減二氧化硫11806.15噸、氮氧化物1418.84噸、化學需氧量1904.5噸、氨氮3.39噸,超額完成“十三五”環保約束性指標年度減排目標任務。(以上數據不包括梅河口市)
2018年,市區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0天,市區哈泥河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完成了重點流域、國控重點源和重金屬企業監測工作,監測完成率100%。PM2.5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運行穩定,環境監測能力穩步提升。
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全市工礦商貿、道路交通、火災共發生事故543起,同比下降44.1%;死亡34人,同比下降54.7%。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全市幅員1.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0萬,建成區面積55平方公里,市區人口50萬。轄梅河口市、集安市、輝南縣、柳河縣、通化縣、東昌區、二道江區7個縣(市、區)和1個國家級醫藥高新區、5個省級開發區,梅河口市是全省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市,集安市是全省加快開放發展試點市。
通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高句麗文化、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在集安設都425年,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是東北地區唯一一處獨立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率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在這里浴血奮戰,正在建設的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是吉林省唯一一家干部學院、東北三省唯一一所體現東北抗聯和楊靖宇特色的干部學院,已被中組部列入省(部)級黨委(黨組)批準的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解放戰爭時期,通化是“四保臨江”戰役的主戰場;抗美援朝時期,42萬志愿軍從這里渡江作戰。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工兵學校誕生于此,也是“中國空軍之父”高志航的故里。通化是首批全國雙擁模范城,并連續八次獲此殊榮。
通化生態優美,自然資源豐富。佟佳江穿城而過,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城相融,山水相依,是一座天然生態氧吧。全市森林覆蓋率67.15%,素有綠色立體寶庫之稱,是我國“三大天然藥庫”之一,被譽為中國中藥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優質大米之鄉、松花硯之鄉、滑雪之鄉。擁有五女峰、石湖、白雞峰、三仙夾、龍灣群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龍灣、哈泥、集安、石湖、大椅山、羅通山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霸王潮、蝲蛄河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和吉林哈泥泥炭沼澤國際重要濕地。東昌區、集安市入選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通化區位獨特,開放空間巨大。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鴨綠江國際經濟合作帶的核心區,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邊境線長203.5公里,是我國最東端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現陸海聯通互動的重要連接帶,是東北東部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是吉林省向南開放的重要窗口,擁有公路、鐵路國家級口岸各一處;途經通化的高速公路7條;運營鐵路467公里;開通通化至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臺州、大連等航班。沈白客專、集桓高速公路和通化機場擴建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吉林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公路集裝箱中心站投入運營,保稅物流中心主體完工,年吞吐量預計達到900萬噸。集安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省級邊合區,集安公路口岸正式開通。與臺州對口合作深入推進,舉辦了“紅色之城·康養通化”—走進臺州經貿旅游文化系列活動,百戶企業、千種產品走進臺州。正在按照“北拓、南展、東進、西聯、中優”的空間布局,加快中心城區建設。
通化民營經濟活躍,產業特色鮮明。形成醫藥、食品、旅游三大支柱產業和冶金、建材、裝備制造三大優勢產業,通化醫藥產業集群被評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是全國第一個“中國醫藥城”、國內著名的“葡萄酒城”。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以醫藥冠名的高新區之一。全市現有規模以上制藥企業83戶;上市制藥企業數量(主板上市6戶、掛牌6戶)、國家級醫藥技術中心數量(3戶)和制藥企業銷售人員數量(10萬人)在全國地級市中均排在前列。通鋼是吉林省最大的鋼鐵企業。通化葡萄酒有近百年的歷史,是開國大典和國慶十周年唯一指定用酒。玄武巖纖維、石墨烯、富勒烯等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大力實施“五轉”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認真踐行“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尊商重企氛圍日漸濃厚。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3.3%。
通化和諧文明,發展環境優良。圍繞建設中國北方宜居山水城市目標,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創建成果,全力推進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法治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城市功能、內涵和人居環境整體提升,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中國區環境規劃優秀示范城市”,先后被評為全國創新能力百強市、知識產權試點市、智慧城市試點市、智慧城市示范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和首批綠色發展優秀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和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城市、年度魅力文旅發展潛力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市民最滿意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佳醫藥投資城市等殊榮。
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4%;全口徑、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4%和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增長3.5%和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8%。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北重要講話和視察吉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五”發展戰略、中東西“三大板塊”建設和“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等重大部署,扎實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吉林省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東北東部中心城市和國際醫藥健康名城,奮力開創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新局面。
通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高句麗文化、薩滿文化的發源地,高句麗在集安設都425年,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是東北地區唯一一處獨立申報成功的世界文化遺產。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楊靖宇率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在這里浴血奮戰,正在建設的吉林楊靖宇干部學院是吉林省唯一一家干部學院、東北三省唯一一所體現東北抗聯和楊靖宇特色的干部學院,已被中組部列入省(部)級黨委(黨組)批準的干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解放戰爭時期,通化是“四保臨江”戰役的主戰場;抗美援朝時期,42萬志愿軍從這里渡江作戰。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工兵學校誕生于此,也是“中國空軍之父”高志航的故里。通化是首批全國雙擁模范城,并連續八次獲此殊榮。
通化生態優美,自然資源豐富。佟佳江穿城而過,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城相融,山水相依,是一座天然生態氧吧。全市森林覆蓋率67.15%,素有綠色立體寶庫之稱,是我國“三大天然藥庫”之一,被譽為中國中藥之鄉、葡萄酒之鄉、人參之鄉、優質大米之鄉、松花硯之鄉、滑雪之鄉。擁有五女峰、石湖、白雞峰、三仙夾、龍灣群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龍灣、哈泥、集安、石湖、大椅山、羅通山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霸王潮、蝲蛄河2個國家級濕地公園和吉林哈泥泥炭沼澤國際重要濕地。東昌區、集安市入選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通化區位獨特,開放空間巨大。地處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鴨綠江國際經濟合作帶的核心區,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邊境線長203.5公里,是我國最東端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現陸海聯通互動的重要聯接帶,是東北東部大通道的重要樞紐,是吉林省向南開放的重要窗口,擁有公路、鐵路國家級口岸各一處;途經通化的高速公路7條;運營鐵路467公里;開通通化至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臺州、大連等航班。沈白客專、集桓高速公路和通化機場擴建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吉林通化國際內陸港務區公路集裝箱中心站投入運營,保稅物流中心主體完工,年吞吐量預計達到900萬噸。集安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省級邊合區,集安公路口岸正式開通。與臺州對口合作深入推進,舉辦了“紅色之城·康養通化”—走進臺州經貿旅游文化系列活動,百戶企業、千種產品走進臺州。正在按照“北拓、南展、東進、西聯、中優”的空間布局,加快中心城區建設。
通化民營經濟活躍,產業特色鮮明。形成醫藥、食品、旅游三大支柱產業和冶金、建材、裝備制造三大優勢產業,通化醫藥產業集群被評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是全國第一個“中國醫藥城”、國內著名的“葡萄酒城”。通化國家醫藥高新區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以醫藥冠名的高新區之一。全市現有規模以上制藥企業83戶;上市制藥企業數量(主板上市6戶、掛牌6戶)、國家級醫藥技術中心數量(3戶)和制藥企業銷售人員數量(10萬人)在全國地級市中均排在前列。通鋼是吉林省最大的鋼鐵企業。通化葡萄酒有近百年的歷史,是開國大典和國慶十周年唯一指定用酒。玄武巖纖維、石墨烯、富勒烯等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大力實施“五轉”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認真踐行“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尊商重企氛圍日漸濃厚。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3.3%。
通化和諧文明,發展環境優良。圍繞建設中國北方宜居山水城市目標,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創建成果,全力推進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法治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城市功能、內涵和人居環境整體提升,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中國區環境規劃優秀示范城市”,先后被評為全國創新能力百強市、知識產權試點市、智慧城市試點市、智慧城市示范市、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和首批綠色發展優秀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和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城市、年度魅力文旅發展潛力城市,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市民最滿意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佳醫藥投資城市等殊榮。
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4%;全口徑、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4%和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增長3.5%和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8%。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北重要講話和視察吉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五”發展戰略、中東西“三大板塊”建設和“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等重大部署,扎實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吉林省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區、東北東部中心城市和國際醫藥健康名城,奮力開創新時代通化綠色轉型、全面振興新局面。